document.write("
在修水泥路的时候,你可能会注意到,施工人员会向铺好的水泥上洒水,或者铺一层湿稻草,这是做什么用的呢?大家都希望能最快修好,让水泥快速变干变硬,为什么还要浇水呢?
原来,水泥是用石灰石、粘土等配置成生料,然后掺入一定的石膏,在经过磨细而成的一种胶结材料,主要是硅酸盐和铝酸盐等的混合物,这些物质都能与水反应,变成水化物,这些水化物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搭接联结,最后形成水泥石结构,成为坚硬的“石头”。
当水泥与适量的水调和时,开始形成的是一种可塑性的浆体,具有可加工性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浆体逐渐失去了可塑性,变成不能流动的紧密的状态,此后浆体的强度逐渐增加,直到最后能变成具有相当强度的石状固体。如果原先还掺有集合料如砂、石子等,水泥就会把它们胶结在一起,变成坚固的整体,即我们常说的混凝土。这整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水泥的凝结和硬化。
凝结和硬化是连续进行、不可分开的过程,凝结是硬化的基础,硬化是凝结的延续。为保证施工质量,在水泥浆体失去可塑性以前必须结束施工,因此人们根据水泥浆体的特性,人为地将这整个过程划分为凝结和硬化两个过程。凝结是指水泥浆体从可塑性变成非可塑性,并有很低强度的过程;硬化是指浆体强度逐渐提高能抵抗外来作用力的过程。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标准规定,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分钟,终凝不得迟于12小时。使用时施工浇灌过程的时间,必须早于45分钟;到终凝后,才能脱去模板开始下一个周期生产
");